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已掀起了小浆果消费的趋势。为了推动浆果产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业,近年来,中国加强了浆果加工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趋势,为浆果产业注入健康优质发展的“灵魂”,以谋求共同繁荣。
作为一种富含维生素C和花青素的水果,小浆果已逐渐成为一种“甜点”,其消费越来越健康、营养丰富,而树莓、蓝莓、草莓、覆盆子等的消费量也一直在增加。基于小浆果可观的市场表现,中国许多地区近年来也将小浆果作为一个重点产业发展起来。河北滦南的桑葚、浙江慈溪的杨梅、贵州麻江的蓝莓、沈阳东丰的不老莓等等,当地浆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此外,在浆果种植、生鲜食品销售、浆果食品深加工、生态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下,各优势小浆果产区品牌不断推出,小果肉水果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浆果种植向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尽管当地浆果产业大力引进和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以促进其在保鲜和质量保证的基础上扩大消费半径,耐贮藏浆果产业高价值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加工食品的开发。
近年来,中国许多科研院所和食品企业的技术团队也致力于解决浆果加工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小产业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根据农业部和沈阳省农业科技部的报告,该项目已获得农业科技部的批准。孟宪军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果蔬加工和功能性食品。
多年来,他不断探索浆果采后保鲜加工和深加工的关键技术,通过对浆果进行高静水压处理,在提高果汁产品性能和减少食品营养损失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主持的“特色浆果采后保鲜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农业科技奖等奖项。据悉,近期获批的浆果加工科研基地项目预计投资1800万元,对提高浆果加工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慈溪的一家食品企业近年来还与江南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进行了深入合作,共同解决了浆果保存困难、损失高、风味变化大等一系列关键问题。随着优质浆果浆、清汁、浊汁一体化创新加工技术的形成,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满足生产需要的速冻浆果示范生产线,为保持杨梅等浆果加工产品的稳定性开辟了新途径,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立足点。据了解,2021年头九个月,食品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净利润高达1亿1600万元。
近年来,浆果加工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正在逐步克服保存和变质等痛点。企业生产车间相关技术成果的转化也在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甜头”。作为企业负责人,科技创新带来利润增长。只有有了利润,我们才有信心加强科技研究。在未来,我们也期待看到浆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