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提出后,人们逐渐意识到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的优势。因此,近年来,国内智能技术突飞猛进,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并应用于食品机械。食品机械制造业正逐步走向智能化,这将推动食品行业的转型升级。
智能工厂建设在食品生产中的优势是什么?首先,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人机交互,使设备的运行功能得到更好的优化,有利于生产形势的良好调整。其次,智能设备可以独立分析生产信息,无需太多人工参与,因此可以大大降低生产的人工成本。此外,智能设备具有更好的协作能力、更紧密的生产环节和更高的效率。
智能食品机械是设备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内智能食品机械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25%以上。例如,在食品包装领域,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率从9.5%上升到17.4%,增长速度极快。尤其是码垛机器人和分拣机器人的出现,极大地解放了人类劳动,工作效率和操作精度也非常高。
随着智能生产的优势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食品加工企业开始建设智能工厂。国内休闲零食生产企业瓜子生产线是自主能源生产的代表性生产线之一。据悉,该生产线瓜子采用全自动流水作业生产线。该生产线不仅包括自动加工机械,还包括包装、运输、包装等智能设备,实现了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国产乳制品也实现了智能化生产。据悉,该企业已将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于乳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挤奶环节,企业采用旋转挤奶设备,多个流程有助于检测原料奶的质量。在灌装过程中,智能灌装设备可以完成每分钟200多包的包装任务;码垛机器人也用于码垛环节,可以代替60名工人的工作量。
智能化生产的“革命”也蔓延到了调味品生产企业。湖南省长沙市一家酱油生产企业近两年来着力推进工厂智能化改造,利用全自动制曲、控温、充氧、发酵、压榨、杀菌、包装等设备,建成了一条酱油智能化生产线。该生产线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管理控制的数字化。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从600人减少到200多人,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
智能机械的不断发展为食品行业提供了更强的生产力,并促进了行业内新生产模式的出现。未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食品行业的集中度将会提高。因此,为了不被市场淘汰,行业内的企业应该通过智能设备的应用,优化生产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