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315”,今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共促消费公平”,推动社会共识、促进制度完善、坚持维权主张、加强宣传引导是主要落脚点。食品消费作为与国计民生切实相关的领域,向来是“315”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随着一大早某肉类加工企业生产车间乱象话题冲上热搜榜单,再度敲响食品安全警钟,维护消费者权益、共促消费公平还需多方共同发力。
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315”前后的市场信息,“爆雷”似乎很贴切。加大力度的市场监管和长时间的卧薪尝胆,都在近段时间为人们呈现出繁荣发展下的市场背后到底暗藏如何的危机和雷点。连日来,仅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先后开展“走近3·15,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行动”、“走近3·15,网络交易监管在行动”、“走近3·15,消协在行动”、“走近3·15,市场监管铁拳在行动”、“走近3·15,产品召回在行动”等一系列主题行动,更不要说多家媒体的调查记者陆续披露出多个行业的现存乱象。
需要注意的是,“315”存在的本质不在于如何曝光行业情况和要让多少家企业站到舆论指责的聚光灯之下,发现并解决问题,推动和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要务。就拿今天受到关注的食品领域相关案例来看,无论是肉类加工厂中工作人员服装发黄发臭,还是生产食材掉到地上后捡起直接加工、配置的风淋系统形同虚设等问题,换个角度来看其实都存在很高的可操作和规范化空间,在食品生产要守牢安全底线的当下,市场监管、食品生产等多方要各自强化和落实自身责任。
首先,强化市场监管是落实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抓手。在去年发布的“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就提出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抽检和监管执法等重点任务。而得益于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健全相关食品监管制度,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的数字化监管在多地落地施用,以及食品快检仪器、食品快检室等在助力常规化的食品检验检测中发挥作用,市场监管的功能性、时效性都在不断增强。
其次,食企作为食品生产主体,也是重要的食品安全“把关人”。随着食品工业在新时期加速转型升级,从食品加工小作坊到规模性的食品生产企业,其实都已经具备相当可观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设施,这就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基础性保障。但就现实情况来看,维护食品安全还是要经历长时间的考验,这仍需要生产企业增强行业自律,以严于律己的作风提升生产车间监管水平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实力,落实车间设备设施的各项作用,以高质量产品立足于市场。同时,要通过开展培训、提升宣传等形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提升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从而达到提升规范生产的目的。
与此同时,这些年我国先后制定、修订了多项食品相关领域的生产管理条例和各类标准,为市场监管和食品生产带来了有据可依的前提。为夯实食品质量安全底线,也要双方协力、遵守相应的规范、规则,共创良好的食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