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计划将大米、乳制品和肉类加工纳入一个关键方向,包括大米加工、玉米加工、乳制品、肉类加工、机器人和智能设备,这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各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努力夯实产业创新的基础,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工业强省和“数字龙江”建设、推进“千万”工程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进步,促进工业强省和“数字龙江”建设,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发布了“十四五”规划《黑龙江省产业和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16个领域将是技术创新的重点方向,包括大米加工、玉米加工、乳制品加工、肉类加工、,机器人和智能设备为该省战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要实现黑龙江省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全省工业和信息技术领域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企业创新意识增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整体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为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部分产业创新能力不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不突出,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主要产品少,成果转化率不高,而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相对薄弱。对此,近日,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总体思路,“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技术领域技术创新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据介绍,该计划重点关注15个1000亿级产业,并将16个领域作为技术创新的重点方向,包括大米加工、玉米加工、乳制品、肉类加工、机器人和智能设备,这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整合,加快各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努力夯实产业创新的基础,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工业强省和"数字龙江"建设、推动"千万"工程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黑龙江省水稻面积近年来不断扩大,水稻种植技术得到加强,稻米质量和水安全得到改善。但是,我国大米的精加工和深加工程度不高,产品相对单一,存在加工过度、营养损失严重、大米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对此,在大米加工方面,要优先发展特种大米、多功能等深加工产品,推广一系列方便大米食品,推广湿大米低温干燥的应用,适度的加工技术和保鲜技术。
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积极推进深加工。玉米产业链不断延伸,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等行业。在玉米加工方面,该计划提到需要开发高价值、高质量、品牌化和轻量化的玉米深加工产品,深入研究生物酶制剂催化转化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玉米深加工领域的应用。在乳制品方面,新益生菌、新包装材料、冷冻浓缩、自动控制等新技术正在乳制品生产中得到应用。升级改造技术和设备主要集中在改进喷雾干燥、膜杀菌、膜浓缩和干混系统,提高产品质量。肉类加工需要发展自动屠宰线、自动分割和自动去骨设备、自动恒温冷链运输等,以确保肉类的质量和安全,让消费者吃到“放心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改革非常活跃,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毫无疑问,迫切需要产业技术创新来支持和引领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水稻加工、玉米加工、乳制品、肉类加工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还将开发一批重大创新产品,推动一批科技成果的实施和转化,为实现工业强省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